棉花裡的拳頭,擁抱你的一切 —— 台東自閉症協會

當山姆又要打父母了,淑惠老師向前抱住山姆,困住他亂動使出蠻力的身體

一進入協會的小作所,可以看到一群勤奮工作的孩子們,放眼望去,最裡邊的辦公間,坐著人稱總裁的「Sam 山姆」,他沒有像其他孩子出來熱情迎客,只是在裡頭觀察一切。

一進入協會的小作所,可以看到一群勤奮工作的孩子們,放眼望去,最裡邊的辦公間,坐著人稱總裁的「Sam 山姆」,他沒有像其他孩子出來熱情迎客,只是在裡頭觀察一切。

以前他住在加拿大,後來才回台灣定居。即便家裡環境比協會裡的小孩好些,但仍沒有機構願意收他,因為山姆是一個會打人的自閉兒。

孫爸想起去彰化特教學校分享演講時,台下坐著一對眉頭深鎖的父母,「他們說等會四點要去接孩子,那個單位只讓孩子待半天,因為孩子有外顯的情緒行為,機構大概只撐一兩天,就要媽媽帶回去⋯⋯」那對父母持續找了好多機構,沒有人願意接納這個孩子。他們在對談間得知孫爸想做「共伴家園」計畫,讓未來可能因父母離開人世而無法自立的他們有倚靠自己賺錢謀生的生存模式,因此對這個藍圖感興趣,尤其這對父母已經七十幾歲,面對永遠長不大、需要人照顧的自閉兒小孩,滿是愁容。

由於山姆家住在彰化,孫爸告訴對方:「你們可以過來一趟,看能不能適應,來這裡,可能要克服很多東西。」山姆家一台遊覽車開來,跟孫爸、協會的人們一起出去玩,「一看到,就發現,啊,這個小孩會對爸爸亂揮拳,爸爸臉上都被打出掌印了⋯⋯淑惠老師就跟爸爸說,這個行為不對!要制止。」山姆會打親近的人,包含媽媽,與陪伴他的教友。

當山姆又要打父母了,淑惠老師向前抱住山姆,困住他亂動使出蠻力的身體,「我從後面熊抱他,讓他不要使用暴力行為。」那天晚上,山姆的父母誠實告訴孫爸,這孩子,我們真的無法照顧。「我跟他們講,雖然把小孩送過來我也會擔心,但我不給他機會,這個孩子就沒機會了。」

「這個小孩在家發脾氣,不會有人制止他,因為父母年紀大,可能也覺得,把小孩生成這樣都是我的錯⋯⋯第一天送到我這,山姆朝我這邊走來作勢要打我,我接到他的手,抓著他,因為那時候還不知道他從加拿大過來、中文聽不聽得懂,我很兇地叫他 sit down,跟他說:你在家是 VIP,在這裡每個人都一樣!」山姆像是第一次被大聲嚇阻,整個人愣在原地。

山姆出手打人的行為,經由老師們的擁抱,化解他心中無處釋放的力量。沒有人可以完全理解自閉兒的行動代表的意義,但每個行動背後仍然都會有存在的動機,當山姆又出手要打人,老師就抓住他的手,告訴他「來,我們來 give me five」,這裡的老師們也會透過肢體靠近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完全地被接納,淑惠老師起初把臉靠近山姆,讓他知道這是友善的動作。因此當協會裡來陌生人時,山姆也會做這個動作表示友好。

孫爸說:「我後來覺得,其實我們是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

出手的動作代表什麼?一樣是伸出力量,拳頭變擁抱,孩子表達愛與求關注的方式,可以截然不同。現在,山姆一出手,大家都知道,他不是要打人,他現在想要 give me five。孫爸大笑:「但他 give me five 還是很大力哦,他不會控制力道。」

擁抱,可以化解一個人內心的巨大的憤怒。後來協會的人才知道,山姆去加拿大後,英文進度落後,進行大量補救教學,但還是無以為繼,壓力的施加,也可能讓孩子崩解得更快。

山姆之所以被稱為總裁,是因為他剛來到協會時,什麼都不願意做。「以前他什麼事就是只坐在那裡喔,現在被訓練會慢慢開始搬米。」協會要這些孩子做事,都會手牽著手指引他們,而非指使,慢慢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當山姆透過工作融入與其他學員的相處,情緒行為也變得沒那麼嚴重。

他把自己的英文名字寫得很漂亮,還會教老師英文字母怎麼唸,最喜歡去操場跑步,跳舞時會一邊譏笑自己的肢體動作。淑惠老師說:「山姆現在還是會大叫,這就是他釋放自己體內那個情緒的方式,但已經學習到會去廁所大叫,不要嚇到其他孩子。」

以前,山姆家幾乎無法好好地吃完一頓飯,尤其是山姆的姊姊,非常討厭他到吃飯時刻就要打人。但姊姊來到協會,驚訝於山姆居然主動向前,擁抱淑惠老師,她看著,原來這個弟弟也會想要擁抱他人,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