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作機會,給偏鄉孩子有做夢的權利

他們需要的不是補救教學、課後輔導,「回到問題根源」才是翻轉關鍵。

王嘉納老師在花蓮成立木工班「木想傢」,致力於培養部落孩子的木工技能,旨在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他認為,偏鄉教育的關鍵在於解決家庭問題而非補救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實際技能。通過木工班的實習和展覽,孩子們不僅獲得成就感,還能在家鄉找到穩定的工作。王嘉納計劃在花蓮富里建立木工學校,希望通過傳承技術,為未來的世代創造更多機會。

(圖/木想傢提供)

「大隊接力你們班只剩下兩個棒次,但已經輸給別人一圈,你要拚嗎?」

這是踏進花蓮木想傢,王嘉納老師問我們的第一句話。

是你,要拚嗎?全力衝刺,是運動家精神展現,但更多時候、更多人的選擇是已知道成績懸殊、不會贏了,乾脆就放慢腳步。這代表他們能力差嗎?不是,只因他們出生在這個地方。在花蓮,已退休的教師——王嘉納老師以帶領部落孩子手作傢具、至今培養超過兩百位木工學員,希望能帶動地方產業,給予孩子留在家鄉的工作機會。

雖然想像的是部落經濟產業,但一切起心動念始於教育,談起偏鄉教育現況,王嘉納紅了眼眶:「這些小朋友扮演的故事,明年結束後,還有新的人來演曾經演過的劇本,就像我們看過的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小龍女變老,會有新的人再來演,命運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該怎麼扭轉,「動手做」的木工技藝成了轉機。

(行政院訂製接待外賓的桌椅組合。圖/木想傢提供)

原來我的努力也能被看見

走進木工廠,看見正在組裝椅子的學生,王嘉納趕緊分享,剛想出來的新固定法。每個人專注聆聽,不斷嘗試,因為這批桌椅要送進行政院,當接待外賓家具,一點都不能馬虎。

高中畢業年僅 19 歲的蘇方濟一邊仔細上著護木漆一邊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做的東西可以送到行政院去,這是我過去不敢想的事情⋯⋯」。看得出來,能接到政府單位的訂單,除了有心中的興奮,更多的是「成就感」。但木想傢並非一路走來都這麼順遂。

「我真的沒有錢可以弄,一開始拿自己的錢去貼,但很快我就知道,這並不是一個老師能力可以支撐的,因為他們就像雛鳥,長得非常的快,需要的東西很多。」

回想起過去在玉東國中木工班的草創期,王嘉納哽咽:「那時我很怕成了他們眼中的叛徒,和答應他們要回家的爸媽一樣是個騙子,但我真的沒辦法,很想跟他們說,放棄吧,你們罵老師吧!」

因為當時已經募款、寫計畫申請經費,甚至把學長姊的作品敲掉,寬的鋸成窄的,厚的裁成薄的,但方法用盡,資源依舊斷炊。長達一年半的時間,王嘉納只要看到辦公桌上的設計圖就想哭,因為連製作的材料在哪都不知道,直到住在台北的空服員偶然在誠品看到花蓮在地小雜誌的報導,及時伸出援手,暫時緩解「缺料」燃眉之急。

能夠走到現在,是因為這一次次的偶然。

(木想傢在華山文創園區辦展覽。圖/木想傢提供)

偏鄉教育需要「解決家庭問題」而非補救教學

木工班起死回升,從未離開家鄉的學生,也在台北空服員們的幫助下,第一次跨出花蓮到台北萬華的剝皮寮辦展,也因此開啟每年到華山文創園區參展的契機。王嘉納也把握每次北上機會,帶學生去看各種家具賣場,藉此激勵孩子們的創意和目標。

但一次又一次的展覽,就像是替孩子放一次次的漂亮煙火,留下美好回憶後,所有的一切,終究得重新歸零再來過。「你就把我當一個生意人吧,這種方式根本沒有任何的投資報酬率,我覺得我一定要離開學校⋯⋯」

重要的教學精神夥伴相繼離世,讓王嘉納出現危機意識。

「我沒有再一個 25 年,我連幫一個孩子回來工作的能力都沒有,需要弄一個產業、創造工作機會,教這些孩子更高階的技能,只要幫助一個孩子有穩定工作,就等於幫助一個家庭。」

王嘉納堅信只要在家鄉有固定工作,孩子能安身立命,「隔代教養」、「人口外移」就能改善,家庭、課業問題,自然有機會解決。

談及偏鄉教育現況,他認為學生課業表現差,問題不是智商:「如果你是田徑教練,你會讓身高 200 公分的孩子去練體操和舉重嗎?這就像在山裡開生猛海鮮餐廳,要付出很多代價。真能讀書的孩子不到 20%,與其讓其他 80% 陪讀、感到挫敗,不如提早進行分流。」他們需要的不是補救教學、課後輔導,「回到問題根源」才是翻轉關鍵。

給偏鄉部落孩童一條新的路

王嘉納出生花蓮玉里,是單親家庭的小孩,高中遇到願意栽培他的老師,在畢業那年,拿下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冠軍,順利考取台北工專。1991 年代表台灣出國參加技能界的奧林匹克「第 31 屆國際技能競賽」拿下家具、木工雙金牌奬,成了世界木工金牌國手,順利考進國立臺灣師範教育大學工業教育學系,人生從谷底翻轉。

「如果有熱忱的老師,把他們視如己出,那所有教育養成都來自學校沒有問題,要是遇不到呢?」,2021 年王嘉納決定從學校退休,與國有財產署承租房子,成立「台灣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把退休金拿去買設備,打造「夢工廠-193小松菸」。

23歲高中畢業、服完義務役的李博志,對著我們說:「謝謝老師成了我生命中的貴人,給我一個很安定的生活,不然我早去當兵了,因為家人說薪水比較穩定,但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博志的人生,差點將走上和部落其他小孩一樣的路。

「軍人、警察、護士」是原住民部落最常見的職業選擇,共通點是「薪水穩定」。如果都沒興趣,變成綁鐵工、板模工都有可能。並非這些職業不好,而是人們對部落孩子的未來想像經常限於框架,這些孩子也想知道,他們難道沒有別的選擇嗎?

王嘉納不想培養木工國手明星,除了學習技術可能會被侷限在訓練比賽項目上外,限有的資源也會被集中在幾個孩子身上。

「天生我材必有用,與其花時間培養國手,不如培育出五十個、一百個像我一樣高技術的孩子,教他們最務實、最好的技術!透過實驗教育彈性,把孩子需求和市場條件對接,培訓對未來有幫助的能力,否則比完賽拿到名次後,又一切回到原點。」

因此,擺脫學校教育體制束縛的王嘉納,把木想傢-193小松菸大部分時間釋出,開放給花蓮縣各級學校申請上木工研習課,逐步推動實驗教育,參與對象來者不拒,唯有實際參與、製作,了解「木工」這途真的有出路,獲得家人支持,路才能走長久。

培養一流木工職人 台灣也能贏過丹麥

2024 年,木想傢的孩子在王嘉納的帶領下,將花蓮玉里在地蛇紋石經過皮革面處理工法,讓石材展現溫潤質地,同時結合國產相思木做成餐桌,展現台灣材料之美,獲得2024德國 IF設計獎,再度打響知名度。

「誰會這麼笨跑到縱谷地區做產業,只有把好技術留在台灣,傳承下一代,以後市場打開,就會嘉惠更多孩子,有天我們也能和丹麥一樣。」

王嘉納說出心中願景,成立專門木工學校,培育真正的木工職人,拓展廠區勢在必行。

地點就選在社會最邊陲的花蓮富里,未來不但會有工作區、辦公區,還多了個展示區,希望好的作品擺放出來,能讓更多人了解玉里孩子的手藝。只是蓋工廠這件事,還欠東風。

原本想透過募資平台完成夢想,但擔心沒達成目標,捐款無法全額退費,王嘉納不敢貿然前行,現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木想傢的學生們相信,只要他們堅持和老師走下去,把地方跟外界產業串連,技術一代傳一代,未來靠技術、設計、產品來改變自己的家鄉。

(蛇紋時相思木餐桌組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圖/木想傢提供)

To-Do List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是偏鄉教育議題最常被討論的重點之一。但外界對偏鄉的看法,往往都是資源缺乏,認為只需要給錢做課後輔導、補救教學就是幫助孩子,但卻忘了問題的根本可能是出現在家庭關係上。然而,這些孩子需要的是有人能聆聽、關心他們的心聲,甚至陪伴學習,因材施教、培養專業技能,這才是真正的翻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