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航海家休憩站——海龜避風港

哥斯大黎加海域,一隻欖蠵龜被人發現,鼻孔卡住一根塑膠吸管,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台灣海龜因誤食海洋廢棄物、被漁網纏繞等問題,面臨日益嚴峻的生存挑戰。根據統計,2023年擱淺的海龜多達321隻,其中僅73隻存活。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專注海龜保育研究超過30年,從拯救擱淺海龜到研究微演化現象,致力於守護台灣的海洋生態。他的團隊雖面臨資金短缺及政策變化的壓力,仍堅持不懈,並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氣候變遷對海龜的影響,促進保育行動。

哥斯大黎加海域,一隻欖蠵龜被人發現,鼻孔卡住一根塑膠吸管,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而擱淺在台灣的海龜,一年就超過三百隻⋯⋯
根據海保署統計,2023 年就發現 321 隻擱淺海龜,其中只有 73 隻是活的,其他都已經死亡。經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解剖與收容海龜後發現,「誤食海洋廢棄物」的狀況非常多,最常見的是線繩、塑膠薄膜或塑膠碎片。

「海龜怎麼這麼笨,這個也吃?」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真的有學生提出疑問。

人稱海龜之父的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無奈地說:「海龜沒有人類的舌頭、牙齒,只有舌骨,無法用味蕾判斷東西能不能吃,牠只能用視覺判定,這個好像可以吃,先吞下去再說,東西最後排不出去,卡在裡面,影響生命安全。」

眼前這位頭髮半白的程一駿教授,當初因為指導學生的一句話:「老師我想研究海龜」,讓研究室從研究底棲動物,轉向保育台灣海龜之路,這條路,一走就是30年。

被魚網纏住的海龜/程一駿研究室提供

尊重生命,海龜是朋友

在台灣,救海龜的第一把交椅是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那邊有寬闊的空間,以及強大的台大獸醫團隊,肩負起全台海洋生物救傷工作。而沒獸醫背景的程一駿教授,因為 1997 年在新北市淡水發現兩頭感染「纖維狀乳突瘤」的綠蠵龜,意外開啟「北部海龜擱淺救傷行動」。

纖維狀乳突瘤是海龜之間的惡性傳染病,第一時間,程一駿立刻採集檢體,寄到美國夏威夷實驗室請益,卻被建議「安樂死」。

這個決定,在科學研究上,習以為常,但在救護行動上,卻很冷血。程一駿一度背負罵名,甚至被一些獸醫老師不諒解。

「惡性傳染,牠的病不會好,但也不足以讓牠失去生命,這一養,恐怕需要四十到五十年時間,對牠們是種折磨。」最後,程一駿選擇尊重專業。但他並非冷酷無情,只要能了解海龜的身體健康狀況,就算做核磁共振、各種醫療檢驗,需要花費幾十萬元,程一駿從來不會捨不得花,只會問一句:「你的孩子病了,難道不需要檢查嗎?不用回醫院看診嗎?」

真心把每隻海龜,當成自己的小孩照顧,即使牠們只是生命中的「過客」,但真誠地相待,不僅是尊重生命,更是保育海洋動物的重要觀念。

海龜救護一環,核磁共振找病因/程一駿研究室提供
程一駿研究室收留的海龜標本
程一駿研究室收藏的玳瑁海龜串珠、手飾。僅做教學用

政府政策成壓垮救傷站稻草

淡水綠蠵龜事件,意外打響研究室知名度,只要北部發現有擱淺海龜,就會直接送到海大,實驗室最高紀錄,曾一口氣收容 11 隻海龜,數量多到連研究生座位都被佔據。

單純研究海龜生態的實驗室,瞬間變成了「救傷站」。程一駿為此飛往夏威夷向美國學者取經,但治療這件事,只能交給獸醫。

經過兩場自辦的國際演討會,成功吸引台大獸醫院-野生動物醫院實驗室合作,學習如何初步判定海龜傷勢、建立救傷 SOP。收容海龜的缸,從一噸缸換成兩噸半缸,就連海洋大學工學院新蓋的培育館,校長也慷慨分享空間,要給海龜最好的休養環境。

正當一切都步上軌道,卻因計畫審核單位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海龜要花那麼多錢?沒有新的海龜進駐,怎麼還要花多花錢?為什麼還要回診?」

程一駿有苦難言,只能說服自己,好吧,你是獸醫你說的算!加上海保署政策改變,救傷補助計畫經費申請辦法,變成研究室跟各縣市申請,哪裡發現海龜,就由哪個縣市負責出資。雖然有新北市、宜蘭縣鼎力相助,仍入不敷出。

即使研究室資金困頓,程一駿從沒想過放棄。但在 2022 年大年初一,這場搶救福隆沙灘發現遭漁網纏繞、割的滿身傷的革龜,成了壓垮海大救傷站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時正在休年假的學生,接獲救援消息,馬上奔回基隆搶救,經過一夜的照護,革龜還是傷重不治。沒想到卻引起救援志工不滿,質疑實驗室處理不當,海保署也指責實驗室不專業。經過長時間思考,程一駿忍痛宣布停止海龜救傷計畫,把手上的病龜,全送往屏東海生館。

「對做學術研究來說,過去一、二十年,研究的資料已經發布,我已經無遺憾,只要我的東西世界認可就夠了,我問心無愧。」

程一駿守護海龜研究團隊

氣候變遷——海龜微演化

暑假時間一到,助理和實驗室的義工,就背著行囊一起前往蘭嶼,進行海龜生態研究。因為每年的夏天,正是海龜媽媽的產卵季,而當地的海龜數量正穩定向上成長。

「觀察 26 年,平均每年都有 12 到 13 頭綠蠵龜回來,2022 年是高峰期,一共有 26 頭出現,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的棲息地沒有被破壞——達悟族人樹葬的地方。」全心回歸研究的程一駿說。原來,那片海灘,對於當地族人來說,是生人勿近之地,所以他們不殺龜也不吃龜蛋。不只信仰成了海龜的保命護身符,活動路徑經過黑潮海流,根本也沒人會捕殺,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只是,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蘭嶼的氣溫越來越高,降雨量也越來越少。照理說,不利於龜蛋孵化,但當地綠蠵龜數量卻越來越多。程一駿大膽假設,牠們可能已產生「微演化」!

因為海龜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三億年,全球氣候變遷發生至少二十次,每次如何安然度過?除了海龜本身適應力強外,關鍵在牠們的生殖調整,讓族群維持一定的量繼續生存。但這樣的微演化過程,程一駿團隊還在研究,能確定的是,蘭嶼是海龜的「安全屋」:「冰河時期很冷,蘭嶼上面有塊小礁區,牠們會去北部產卵,加上附近水溫比較高,內地海域也能產卵,只是數量會變得很少,這就是演化學」。

透過追蹤器,程一駿發現,蘭嶼的海龜會游到琉球南部,也就是宮古島附近海域,那邊是一個棲息地點。而台灣的小琉球是海龜們的美食天堂!

經過七年的研究,搭配海龜的臉部辨識,竟然有高達432頭的海龜住在小琉球,但大多數的龜待不到一年,只有很少部分的成龜會長期間停留,最長時間約七年。

「這就是一個餐廳的概念,大家來這邊吃飽飯,再換下一批客人進來,小琉球就是個驛站。」

守護海龜從你我開始

台灣海龜能受到保育,一切得從 1992 年澎湖望安開發案說起。

「那時是海龜產卵季,結果觀光局要做步道,那龜怎麼跑到後面產卵?」怕耽誤學生研究,程一駿氣得跑去找保育團體,透過時任立委陳癸淼,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引起全國注意。

不只輿論炸鍋,美國對台實施貿易法301條款,影響我國出口貿易問題,讓政府很快決定設立「保護區」,1995年成立望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並派程一駿出國開國際會議,證明台灣有學者在做保育研究,成功解決貿易問題,也讓台灣保育意識抬頭。

澎湖望安的海龜數量,一度多達 19 頭,但無奈的是,只要越過台灣海峽,就容易被中國大陸漁民捕撈,加上遊客增加,導致海龜蹤跡快消失。倒是台東蘭嶼,受氣候、人文影響,創造有利海龜生長環境,是值得投資進行長期生態監測,解析亞太地區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如何穩定生態穩定。

沒了救傷站的重擔,程一駿開始籌畫用大數據,整理過去幾十年來的研究。現在只等女兒從美國矽谷返台,把技術帶回,要讓畢生的科學研究繼續傳承下去——因為保育這條路沒有終點!

To-Do List

台灣四面環海,漁業活動發達,海流強,海龜容易被帶去撞礁石、被漁網勾住,加上海上垃圾 80% 來自陸地,容易導致海龜傷痕纍纍、身體虛弱。海洋保育不是只有提倡環保概念,而是人們願意改變生活習慣,好好做垃圾分類,把資源用到不能再用,垃圾自然就不會流到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