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公益——應援科技攜手公益組織共創永續未來


在台灣,公益組織承載著社會中最細微卻迫切的需求。然而在數位浪潮下,他們卻常常被甩在後頭。根據統計,僅有兩成的公益組織導入數位工具,且高達八成在數位轉型上遇到困難。這意味著,即便台灣一年捐款金額高達1000億元,仍有許多小型組織因缺乏資源與能見度而被忽視。如何讓更多小型團體跟上,一直是未來的挑戰。

在8月21日的「科技影響力 公益新動能 AI 論壇」上,「應援科技」與「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以下稱為「自律聯盟」)」提出共同願景:透過資訊揭露平台與科技工具,讓每一個公益組織都能有被公平看見的機會——當公益遇上科技,如何讓科技真正成為公益的助力?

科技伸出援手 協助公益破除數位落差

應援科技創辦人蕭新晟(右)說明科技工具可以如何幫助組織提高效率

應援科技首創「第三方支付」與「CRM支持者管理系統」,是協助品牌處理「支持者關係」導向的金流服務商。然而,應援科技創辦人蕭新晟表示:「一開始的創立(應援科技)初衷,就是為了服務公益組織」。他們看見公益團體在數位轉型上的困境,例如金流分散、資料難以統整、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也就是——「數位落差」。於是他們透過科技與技術,發展出一套能支援公益組織營運的解決方案,包括打造雲端平台、建立線上捐款系統、以及後台數據分析。公益組織可以即時追蹤支持者的動態,精準掌握捐款來源與趨勢,進而將心力專注在核心服務、開拓組織過去未曾注意到的新視角。

應援科技這樣的嘗試,讓公益組織不再受限於傳統的人力與紙本作業,而是能透過科技工具提升組織的能力與效率,專注在核心理念上,進而擴大影響力,讓影響力能夠更加長遠延續。同時,也幫助他們從不同的數據切角中看見未來的可能,減少對短期募款的依賴,轉而規劃長期行動,在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一枚徽章的重量 如何重建公益信任

然而,除了數位落差,公益組織長期以來還面臨另一個挑戰——信任。捐款人常常擔心遇到「假組織」,因此卻步不前,導致真正需要資源的小型組織被忽視。為了回應這個問題,自律聯盟推動「自律」機制,鼓勵會員組織以更高標準自我要求,並建立責信規範作為公共信任的基礎。但要讓這份信任真正落地、被應用,還需要具體的平台工具來實現。

應援科技攜手自律聯盟推出「會員認證徽章」制度,透過平台讓信任可視化。

於是,應援科技與自律聯盟合作推出「會員認證」制度。凡是自律聯盟的會員,都能直接在應援科技的募款網站上,掛上「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會員」徽章。這枚徽章不僅是一種認證,更透過應援科技的平台,成為一種即時可見的保障,讓捐款人能快速辨識值得信任的組織;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曝光機制,讓更多透明經營的公益組織能被社會看見。對小型公益組織來說,這樣的工具與認證,意味著不再只是默默無聞,而是有機會在更公平的舞台上被看見。

在數位浪潮裡 科技與公益同行

在數位浪潮下,科技與公益不應該是彼此的替代,而是並肩而行的夥伴。科技的介入,並不是要抹去公益中最珍貴的人性,而是協助組織更有效率、更透明,並在確立自身核心目標的同時,找到新的觀點與突破口。

對社會大眾而言,這樣的轉變也意味著,公益不再只是「把錢捐出去」,而是能夠更深入理解議題本質,選擇與自身價值共鳴的組織,進而成為公共討論與社會改變的一部分。

永續,不僅是環境與經濟的平衡,更是一種「社會信任的延續」。當科技賦能公益、公益承載社會,這份互補與合作所凝聚的力量,正是推動永續發展的基石。

科技並不是取代人性,而是協助公益組織更有效率、更透明,並共創永續未來。

Doiiin 為專注於 ESG 溝通與為議題創造影響力的綜合服務平台,致力於成為企業在永續議題上的重要夥伴。

© 2020 Copyright Doiiin 永續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