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科技集團落實ESG 從200次重生到全民行動


中保科技集團落實ESG,不僅長期深耕AED推廣,更透過中保關懷社會基金會串聯產官學。由該基金會(中保關懷社會基金會)主辦、厚生基金會與台灣飛利浦協辦的「New Life 200 公益感恩茶會」於8月28日在國泰萬怡酒店舉行。現場邀集政府、醫療與公益團體代表,與被救者、施救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超過200個生命因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而延續的奇蹟。

茶會中,施救者與被救者再度重聚,傳遞「生命可以延續」的感動。中保科技集團董事長林建涵強調:「ESG不是口號,而是行動。我們的AED系統不是產品,而是信任的延伸。當這200多個寶貴生命被救回來時,那是一家家的希望、一個個社會韌性正在被累積。」

感恩茶會上主辦單位特別為「救命英雄」和「安心場域」進行表揚

急救知識普及不只是設備布建 全民行動力才是關鍵

自2008年緊急救護法修法前,立偉電子便率先推動公眾AED布建,奠定台灣在全球名列前五的AED普及度。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25年,AED密度已從2012年每十萬人口不到20台,提升至超過65台。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指出:「背後是產官學各界的努力,台灣只用20年就追上世界一流的EMS腳步。」

中保科技集團董事長林建涵強調,ESG中的「S」是最容易被忽略,卻最應該被看見的責任

不過,林建涵也提醒,急救推動不能只停留在硬體設備布建,而應該升級為「全民急救行動力系統」。他呼籲讓CPR+AED成為社會日常技能,甚至推廣至家庭層面,「培養全民的急救習慣與準備,讓救命的可能無所不在。」

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也以醫療數據印證AED普及的價值。他回顧,2013年台灣開啟公眾AED時代,2017年推動《AED政策白皮書》與PAD 2.0後,心跳停止患者在有AED可電擊的情況下,存活率達55%至60%,「這是真正亞洲第一,世界領先。」

偏鄉AED缺口待補 跨界合作守護每一個心跳

雖然整體密度提升,但偏鄉、校園與照護單位仍有AED缺口。立法院厚生會會長蘇巧慧立委指出:「早在社會還不知道什麼是ESG的時候,中保集團就已經默默投入AED設置,至今挽救超過200條生命,也就是200多個家庭的幸福。」她進一步呼籲,AED不應只限於公共場域,更應推廣至家庭,讓全民皆有準備。

感恩茶會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為台灣急救議題發聲,誓言守護全民心跳

中保關懷社會基金會執行長洪培修則表示,基金會將持續推動更多捐贈,「我們希望能加速下一個200次的救援紀錄,呼籲更多企業與善心人士投入AED公益捐贈,一起守護每一個珍貴的心跳。」

「New Life 200 公益感恩茶會」不僅回顧200次重生的奇蹟,更傳遞全民行動的願景。AED不只是醫療設備,更是社會韌性與永續價值的象徵。當急救知識普及、全民行動成為社會共識,台灣將從科技島邁向「急救島」,一個能守護每個心跳的永續社會。

攜手「重獲新生」者切下象徵「共享新生」的祝福蛋糕

Doiiin 為專注於 ESG 溝通與為議題創造影響力的綜合服務平台,致力於成為企業在永續議題上的重要夥伴。

© 2020 Copyright Doiiin 永續媒體